個人行動指南

日常環保行動手冊

本手冊旨在協助民眾於日常生活中實踐環保理念,從家庭、職場、學校、個人生活到公共空間,提供可行的環保行動建議,並透過互動式問答,提升環境意識與行動力。

家庭生活環境

  • 減少使用一次性用品,如免洗筷、塑膠袋
  • 採購前先檢查食材庫存,避免食物浪費
  • 優先選購在地、當季、有機產品
  • 設置回收分類桶並清洗再丟
  • 改用可重複使用的布巾/購物袋/保鮮盒
  • 洗衣集中、使用省水省電電器
  • 安裝節水設備,如省水蓮蓬頭

一般工作職場

  • 會議資料改用電子檔
  • 自備環保餐具,減少外送包裝
  • 廢紙雙面使用,鼓勵減紙辦公
  • 下班關閉插座總電源
  • 定期辦理二手物交換、辦公室資源共享
  • 鼓勵同仁綠色通勤(共乘、搭乘大眾運輸)

學校環境

  • 推動無紙化教學
  • 成立班級資源分類小隊
  • 倡導校園走路日/減碳日
  • 推廣植物認養與校園綠化
  • 舉辦環保市集與創意競賽
  • 使用節能燈具與友善耗材

個人住宿環境

私人空間(租屋/宿舍)

  • 使用LED燈具與節能電器
  • 縮短沐浴時間、節水洗臉
  • 使用環保清潔用品
  • 選擇二手傢俱、減少購物浪費

 

公共空間(社區/大樓)

  • 設置清楚的回收指示與分類桶
  • 參與社區清潔日或植栽活動
  • 主動關閉不必要的公共照明
  • 推動住戶節能目標與競賽

個人行動與選擇

  • 隨身攜帶環保杯與餐具
  • 主動拒絕塑膠袋/吸管
  • 優先選擇耐用、可修產品
  • 減少快時尚消費
  • 參與在地環保志工或社群行動

互動式環保問答

A:自備購物袋,避免使用塑膠袋。

A:集中清洗,並選擇節能模式。

A:改用電子檔、雙面列印、再生紙。

A:少開車、多走路或搭乘大眾運輸。

A:選擇二手家具、節能照明、減少購物。

減碳行動

減碳行動指南|一般人 vs. 企業版

一般人可實踐的減碳行動

生活習慣

• 改搭大眾運輸/騎腳踏車/步行,減少汽機車使用
• 選擇本地生產、當季蔬果與低碳飲食(例如少紅肉、多蔬食)
• 自備水壺、餐具與購物袋,減少一次性塑膠
• 減少空調依賴,適當穿衣、使用電風扇或循環扇
• 關燈、拔插頭,養成節電習慣(待機電力同樣耗能)

消費選擇

• 選購具節能標章的家電與燈具
• 使用二手商品/交換平台,延長產品生命週期
• 支持永續品牌、環保包裝或碳足跡透明產品
• 減少快時尚與過度網購行為

投資與參與

• 支持淨零碳排行動的社區活動或永續志工行動
• 選擇綠色金融產品(如ESG基金、綠能合作社)
• 計算自己的碳足跡(可使用政府或國際碳足跡工具)

企業與機構的減碳行動策略

營運優化

• 導入節能設備(高效率空調、LED照明、自動感應系統)
• 能源管理系統(EMS):掌握用電高峰與調度
• 設置再生能源設備(如太陽能板)、採購綠電
• 雲端作業、無紙化流程,數位轉型減少紙耗與物流

行政與文化

• 制定永續政策、建立ESG團隊與內部培訓
• 推動綠色採購政策,選用低碳原料與包材
• 實施碳盤查與報告制度(如ISO 14064、SBTi目標)
• 鼓勵員工低碳通勤與在家工作彈性機制

產品與供應鏈

• 產品碳足跡盤查、設計更耐用/可回收產品
• 與供應商共同推動減碳行動與碳揭露
• 建立產品生命週期分析(LCA)與碳排查驗流程
• 導入「碳定價」或「碳稅」內部模擬制度

對外影響力

• 公開永續報告書,參與綠色獎項與倡議平台
• 支持碳抵換機制(如植樹、碳權捐贈)
• 舉辦消費者綠色教育活動與推廣計畫

小結

減碳並非一蹴可及的行動,而是每一個選擇、每一筆用電、每一次採購背後的價值抉擇。個人從生活起步,企業從營運優化出發,當我們的日常開始與碳排對話,永續就不再是口號,而是可衡量的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