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方濟會 高征財神父
每一個萬物都有它獨特的地方,人類應以殷勤的 態度對待大自然。 當我們的心靈能夠與大自然相互和偕
生活時,我 們內在心靈的原型或原始力量便能夠獲得和好的機會。
愛護及尊敬大自然及萬物,它們不是無名的存在,大自然應被視為具有生命力量的存在,每一個萬物都
有它獨特的地方,人類應以殷勤的態度對待大自然。現代人的錯誤是:為了經濟的發展及利益,將自己與
大自然分離,將社會生活的本質挖空,致使人類因為失去了生活的資源,失去了對待大自然應懷有及流
露愛的本質,而顯得更加脆弱和痛苦。
一、人類與萬物
人類因著生態及環境的問題而聚集一起,研究、討論及找出解決之道時,我們發現了一個現象,就是人
類沒有邀請大自然及萬物參與我們的討論。
人類面對大自然時,不應該是大自然的旁觀者或使用者,更不應該是破壞者,其實,我們與大自然之間
的聯繫,原本就應該更加緊密才對。人類是大自然的部分,要為大自然發聲,更應該是大自然的詮釋者
及歌詠者。
二、二元論的錯誤觀念
人類經常抱持著彼此之間達成和好的渴望,但是,卻忘了人類與萬物及大自然之間的和好。
現代人常將萬物及大自然視作是「客體對象」,人類可以 隨意取用、安排及利用它們,按照人類自己的
喜好而操縱及 統治它們,科技的發展也侷限了我們對世界的視野,人類可 以以量或計算的方式對待它們,
因為為人類而言,大自然及 萬物也是「客體對象」。在這樣的情況下,大自然及萬物便 按照人類的「二
元論」的規範,臨在我們中間。一方面,我 們與其他的人類相處,另一方面,我們將大自然視作是「客
體對象」,我們將人類與大自然之間對立起來。前者對其同類表示尊敬、接納和同情,後者則被人類侵
略、征服和統治。人類一方面,自認為在萬物前,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利,另一方面,人類又以愛和尊敬
的態度對待人類,兩者之間是可以分開的。其次,這種「二元論」觀點,讓人類無法看見及注意到在我
們四周的大自然的存在事實。
當人類的自我意志及自由,提升在自己本性之上,他可能認為可以除去存有內在陰暗的部分,但是,事
實上,人只是擠壓了原先便是屬於他的,只是不願意去理會的部分,不管人類是如何不去理會及拒絕它,
這些陰暗及隱藏的部分仍在他的內心活動著。這些原屬於生物方面的力量,若不是在有意識的人身上被
整合起來,它們永不受到控制,一聲不響地仍生活在人黑暗及混亂的無意識裡。
為此,二元論的思想與人類的自然性是對立的,因而,人的內在心靈便導致分裂,這時,人與人之間的
和好也未能夠達成。這種隱藏的及不為所知的力量,會讓人產生困擾的,造成了人類佔有的形式,而這
種佔有的行動方式,可能會比大自然的破壞力量來得更大。現代人用來反對大自然的力量及攻擊的意願,
到頭來,也都會返回來反對人類自己,人類便開始反對他人的尊嚴,以暴力反對自己的同伴。
事實上,儘管現代的人類,對他的同伴及自己,懷有崇高的理想,對人性的尊嚴有著超性的信仰宣言,
我們仍居住在一種不可預見的暴力爆發的威脅中。在這種暴力爆發上,所有在心靈中原始性的原型若是
沒有獲得整合的話,這些力量會形成毫無受到掌控的形式中。我們要學習在生活中與萬物 和大自然生活
在一起,當我們的心靈能夠與大自然相互和偕 生活時,我們內在心靈的原型或原始力量便能夠獲得和好
的
機會。
接著,我們分三大方向來思考我們應朝向的目標:首先是 宗教信仰。為落實生態的永續,應該相信天主是
大自然的來 源;其次要是落實生態永續的教育工作,思維有了改變,便 產生不同的作為;最後是企業在生
態永續的基本態度。
三、信仰生活的感恩
在我們要善待大自然時,一個基本的態度是要承認人類不是大自然的主人,而只是它的管理者而已,大
自然及萬物,例如陽光、空氣、水等等,也都是上天白白賞賜給我們的,大自然的主權不是屬於人類,
人類就不可以在沒有「許可」的情況,隨意使用,甚至施於濫用大自然。在基督信仰的態度上看,人類
應該承認美善的天主,創造及賜與了人類這整個大自然。因而,人類不是大自然及萬物的主人,他是被
指示作為大自然的管理者及維護者。人類需要在與天主的關係上,思考要如何對待萬物。
生態永續的態度及工作,不是任何宗教及信仰團體可以壟斷的要務,要結合各個宗教組織和團體的努力,
以推動及培育生態永續的教育。
四、教育的必要性
人類不能夠只以審美的觀點來看待萬物,人類對大自然及萬物,應懷有真實的感情及意識,生活在大自
然之間時,應具有一份感情的溝通。這種感情溝通的力量來自何處呢?就在人類看見一切事物的美善時,
他能夠看見美善本身,並確認這美善自身便是創造主天主,祂是各個及整體受造物的泉源,就如同溪流
出源於水一樣。
這種看待萬物的態度,並不是出自理智的判斷及論述,而是出自我能夠向萬物及大自然開放的態度,將
大自然看作是我們的寓所,與萬物共同生活一起。當我們以這樣的態度,對宇宙及大自然表達了這種感
情時,我們的心靈就會不斷地在重新的驚異中。
人類要教育及培育向著大自然開放,並且將自己安置在大自然之間,並以最深的心靈去夢想大自然,將
大自然的每一 樣存在事物視作是我們的弟兄或姊妹。當我們向著內在心靈 最深及隱藏的部分開放時,我
們便與這些深藏部分建立起了 友誼,接著,這些在內在心靈內具有的事物存在,便會變成 一種象徵力量,
並且會藉著這大自然及萬物的因素,讓我們 內在心靈更加瞭解自己,也瞭解內在心靈當未覺察到的一 切,
並尋求在光明中脫穎而出。
為此,當我們向著大自然開 放時,萬物也會向我們開放。這時,我們不但是與大自然的 萬物共融,並且
藉著它們在我們內在心靈的價值,與我們內在心靈的整體性共融和溝通。這時,內在心靈便獲得了最初
的感情經驗,這便是聖經〈創世記〉中稱呼的美好世界,一個沒有暴力,但是具有友愛的世界。
在這樣的世界觀裡,大自然就不會是人類濫用及剝削的對象,人類反而與萬物共同以謙誠、感謝及驚異
態度生活一起,認識我們人類與萬物一樣,也都是天主所造成的,在尋求天主時,也與萬物溝通及共融
一起。當我們藉著可見的事物而共同讚頌天主時,人類便與大自然達到了和好的途徑。
天主不是一位與萬物完分離和超越的實有者,也不是在相較之下,讓世界及大自然成為黑暗的、充滿仇
恨及抱怨的場所的原因。天主的圖像在那些謙遜的受造物,在他們或是它們的內在心靈,就可以與人類
相遇的天主及超越者;這位天主是一位常在人類內心深處,等待著人類的天主。
五、企業管理的態度
我們要問:今天,人類和大自然的溝通仍是可能的?
今天,人類對物質實體及較為低級的受造物,他所持的態度是權力和征服,而不是同情和共融;科技及工
業的發展,以人類的文明,也都只是要求統治這個世界及大自然,並且只是為了要讓科學的成就,達成
想要獲得的目的。如果我們說要能夠舉行詠唱及慶祝大自然,這幾乎是完全沒有空間的機會,因為今天
人類要詠唱的只是人的權力及人類理性的心靈。在這樣的情況下,人類以他進取的心,為了達成自己的
目標及理想,可以浮出千百個理由的,但是,就從不試圖更加 深入於人性的深處表達自己。
當科技及工業在大自然中有所 斬獲時,人本身的實體,也會被看作是純作用性的東西;接 著,人類對待大
自然所表達的「理性殘暴」,也會被用在人 類自己身上,使得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不再有可能了,更不要
渴望有更深的內在心靈仍然可以找出心靈的往來了。
人類的存在自始便是自以為是,高估了自己,沒有了萬物及大自然的共同生活,人類成為「單一幅度」
的人。 若是人類不放棄及否認自己的力量人過於大自然時,我們是無法達成人類與萬物之間的和平的。
如果我們想藉著大自 然的力量來克服人類的疾病和痛苦,甚至於貧窮,我們不就 是必須找出一個可以替
代大自然被破壞及除去了大自然的本色― 並且讓還大自然可以提供為人類服務 的方法?人類若不使用
極為強大的盲目力量,而讓大自然獲得了解放,我們認為這樣的目標才能達成的。我們要記得:土地的開
發與土地的破壞,在本質上是不相同的;得到大自然的資源與浪費大自然的開發,在觀念上也大不相同;
森林的開懇及批發砍伐森林,也是不相同的作為。
我們試著這樣來瞭解:人類與大自然之間的往來時,人類在無意識中也與自己相互往來,也就是與自己
內在心靈隱藏的部分往來。但是,其決定性的結果卻在人類自己的身上;依據人類如何對待大自然的事
物,可以讓我們看出來,人類是如何向著自己內在心靈開放或是關閉自己。
除非人類以友愛的情誼與大自然溝通及往來,人類之間及與萬物之間不會有真實的及完全的和好。為此,
人類要選擇一個對世界及大自然的正確觀念:和好勝過分裂,克服分裂及孤獨,打開自我的心靈,向著
大自然開放。在面對大自然或世界具有了這樣的看法,我們人類便可以與萬物大自然共同相處,世界及
大自然便成為了我們共同的家,與世界共同慶祝生命,人類也開始以友愛之情與萬物溝通及共融。
六、與萬物間的友愛及人類之間的友愛
我們發現及揭露了人類與萬物及大自然之間的友愛往來;同時,我們也渴望著人類彼此之間的和好,其
實這兩者具有 基本的關係和連結,並且兩者是不可以分開的。我們也願意肯定:人類與大自然之間的友
愛,是人類彼此之間獲得和好 及友愛的先決條件。
這樣的觀念,為一般人看起來,它似乎 是一種奇怪的觀點。但是,我們若能做過反省,它就會使人一目
瞭然的。大多數人所關切及認為的是,只有同類的人類,才值得尊敬和愛,而對他們認為是「客體」的
世界及其他的受造物, 他們可以按照自己的好惡而隨意使用、操縱及統治它們。這樣一來,我們在現世
的臨在,便顯示前頭提過的二元論思想:一方面是我們與人類,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另一方面是我們與
「客體」大自然及世界的關係。在這兩個範疇間,兩者彼此之間,根本性地是分離的,認為只有人類才
是具有超性傾向的存在,唯一具有理性的存在,唯一擁有擁有權力的主體,唯一值得尊敬的存在。
顯而易見地,不可否認的是,我們與較為低級層次不同類別的受造物之間,發現了存在有某種協調及共
鳴的地方,但是,這樣的感受只在感覺的層次而已,尚未真實地進入到內心深處。事實上,現代是可以
將這矛盾的態度予以協調起來,就是要求與自己同類的人類之間彼此的尊敬(至少在原則是如此);但是,
在對待萬物的範圍裡,人類仍抱持著擁有征服及統治大自然的態度,同時,在對待萬物時,仍舊表現出
無限度的自傲及抬高自己的態度。我們對萬物表現出來的殘暴是如此之大,使得人類的生活態度,隱約
地顯示這兩方面不同的觀點。我們重新認識人類,賦予人類一種不可分離的權力的先天觀念,而使得人
類將自己放在所有的萬物實體之上,便認可了人類可以統治萬物,激起他們對萬物的權力慾望。
因而,我們的人性生活,便成為一種權力性的文化了。對人類的尊重和關照,一定是人類所需要的,但
在這同時,人類卻在渴望統治世界,盡可能擁有更大的權力。在這樣的情況下,在創造人類生活的空間
及對人類的權利表示尊重的同時,現代的文明卻允許我們任意及拼命地去征服世界,在大自然上,實踐
他們絕對性的主權。這些主權經常都是殘暴的。在這樣的情況下,儘管人類達成了他們的目標,但是,
卻犧牲
了一些有生命的物種― 無論是植物性或是動物性的。
所有我們科學、工業、科技的文化,都帶領我們成為大自 然的主人及開拓者,生命的主人和開拓者,也
似乎沒有任何 事物,可以阻止我們對權力的慾望。被這種權力的慾望的拖 曳之後,人類便相信所有事物
及一切,都是被許可的。
再者,人類深入於他們的認知,發展他們的行動,接著他 們便會在權力的渴求上誇張起來,並被提升了;
甚至於在今 天,人類還有意及考慮改變人類種類的可能性;透過權力, 人類著手有關起源的現實發展,
有人甚至提到:我們已經正接近在化學家們手中,將會發現他們所創造出來的生命。對這樣的可能性的
發展,我們不是要加以澄清及行動嗎?我們 要重新探討科學的勇氣,並且要考慮在我們間的科技是何物,
因為現代的科技可能提供我們的是對生命及人性本質的攻擊,對這樣的攻擊,就如同一個原子彈的爆發
是一樣的。
結語
當我們擁有了正確的信仰生活,相信我們人類不是大自然及萬物的來源,人類面對萬物時,他們只是受
恩而成為大自然的管理者。人類要以最大的謙誠,將自己安置在所有受造萬物之間,我們不但只是在喜
樂於萬物的美好,更重要的是與萬物一起抱著感恩的心,向那讓我們及恩賜我們存在的天主,共同慶祝
對天地創造主的表達感恩的行動。人類不要將萬物擱置一旁,而是要將所有的存在事物及生活,都放在
我們整個人的中心,視我們也是受造物時,我們與萬物及大自然也會被統一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