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29氣候大會達成歷史性協議:全球年撥3,000億美元氣候資金,台灣企業積極參與永續行動

share this post:


COP29氣候大會達成歷史性協議:全球年撥3,000億美元氣候資金,台灣企業積極參與永續行動

【即時新聞稿】
發布日期:2024年11月30日
記者:jclou ieo 整理報導

第29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9)於2024年11月在亞塞拜然首都巴庫圓滿落幕,在延長協商後,各國代表最終達成一項歷史性的共識:富裕國家自2025年起,每年承諾撥出3,000億美元,用於協助開發中國家應對氣候變遷所帶來的衝擊,為全球氣候融資機制開啟新頁。

重大突破:全球氣候融資協議拍板定案

此次大會的核心議題圍繞在「公平與實踐」之間的拉鋸。根據新協議內容,未來氣候資金將以混合形式提供,包括贈款與優惠貸款。雖然部分開發中國家對貸款比例提出質疑,但協議的通過仍被視為一項進展,為過去數年陷入僵局的氣候資金問題注入活水。

中國立場關鍵:氣候領導者還是開發中國家?

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碳排放國,在此次大會中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中國代表團在會議中強調「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指出自身仍屬開發中國家,但也展現對全球氣候治理的積極態度。根據公開資料,自2016年以來中國已提供約1,770億元人民幣氣候資金予他國,但其中僅有約3%屬於無償援助,主要以貸款形式為主,這點在國際間仍引發討論。

此外,中國與巴西、印度、南非組成的BASIC國家,在會中共同提出應納入碳邊境稅等限制性貿易措施之討論,主張發展中國家在全球貿易與碳政策中不應被剝奪公平性。然而歐盟代表則認為,相關議題應在世界貿易組織(WTO)中處理,氣候會議應聚焦環境議程本身。

永續台灣:企業組團參與,共築綠色願景

雖非聯合國會員國,台灣此次在COP29中展現非凡行動力。中鼎集團與中鼎教育基金會受邀進入官方主場館全區,推廣綠色工程、智慧城市與淨零技術;金融界亦不缺席,國泰金控與玉山金控透過邊會與展覽,展示永續金融產品、氣候風險因應策略,與國際接軌。

這顯示台灣企業已從「旁觀者」蛻變為「參與者」,積極對接國際氣候治理趨勢,不僅在供應鏈碳盤查、ESG報告透明化等方面迎頭趕上,更有企業領頭投入再生能源、綠建築、碳權交易等前瞻布局。

展望未來:COP30關鍵觀察,落實成敗仍待驗證

雖然此次大會成果可謂突破,但聯合國報告指出,即使各國全面履行目前的減碳承諾,全球平均氣溫仍可能在本世紀末上升約3°C,遠超巴黎協定中1.5°C目標。氣候變遷的嚴峻挑戰仍未結束,COP30將於2025年在巴西舉行,預料屆時各國須提出具體執行成果與下一階段承諾。


📍延伸閱讀與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