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土地不平等惡化 小農與自然面臨雙重危機
發布日期:2025年6月2日
新聞來源:《The Ecologist》
撰稿整理:tesa
在氣候危機與糧食不安定的全球背景下,土地的集中與壟斷正成為一場鮮少被談論、卻影響深遠的生態與社會問題。根據《The Ecologist》6月最新專文指出,全球土地正迅速集中於少數人與跨國企業手中,對小農社群、原住民族與自然生態造成嚴重衝擊。
根據國際土地聯盟(International Land Coalition)2020年報告,全球最富有的10%人口控制了超過75%的土地,而多數貧困人口則幾乎無地可耕。這種結構性不平等使得大量土地被用於出口導向的工業化農業、碳權投資與自然資產化,導致森林砍伐、水資源枯竭、生物多樣性喪失與社會排除加劇。
文章強調,許多以「自然為本解方」(Nature-based Solutions)名義推動的綠色計畫,實際上反而造成原住民土地的剝奪與控制權的流失。例如部分企業藉由購地進行碳補償,標榜永續投資,卻未尊重當地社群對土地的文化與生存連結。
面對這樣的趨勢,報導呼籲各界應正視土地正義,並將其納入氣候與永續治理的核心議題。具體建議包括:
- 落實原住民族與地方社群的土地權利
- 實施農地重分配與地租管制
- 限縮企業與外國投資者的大規模土地收購
- 支持以 agroecology(生態農法)為基礎的社區糧食系統
研究指出,與大規模工業農業相比,小農與原住民族的土地使用方式往往更具環境永續性,有助於提升社會公平、保護自然資源並強化氣候韌性。
報導最後強調,土地不只是經濟資產,更是連結人與大地、文化與未來的根本。唯有透過制度性改革與價值觀重建,才能真正讓土地回歸共享、共生與永續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