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鹽田復甦到藍碳契機:濕盟攜手企業打造永續新典範
【台南訊】昔日荒蕪的曬鹽田,如今成為永續轉型的示範基地。濕地保護聯盟(以下簡稱「濕盟」)攜手企業、政府與在地社群,推動廢棄鹽田藍碳復育計畫,將原本閒置的濕地轉化為碳匯基地,不僅提升生態多樣性,也讓企業的ESG報告「活起來」,成為具體行動與社會價值的展現。
位於台江國家公園的廢曬鹽田,經由濕盟導入紅樹林與其他原生濕地植栽,重建棲地系統,為水鳥、魚類等生物提供安全的庇護環境。這項藍碳復育計畫不僅有助於固碳,也成為企業減碳策略的一環,吸引眾多關注淨零轉型與自然碳匯的企業參與合作。
濕盟總監指出:「ESG報告不能只是數據的堆砌,更要有故事、有場域、有行動。」透過實地參與的濕地復育專案,企業得以將永續理念落實於地方,並將這些實踐納入報告中,豐富內容的深度與可信度,進一步強化社會與投資人的認同。
此外,濕盟倡議「流域共好」理念,整合上游企業的用水、排放管理與下游社區的生態需求,打造一條共生共榮的流域治理路徑。這種跨界整合不僅有助於提升整體生態系統韌性,也為ESG揭露提供了多元視角。
在全球加速邁向碳中和的浪潮中,藍碳正成為不可忽視的自然解方。濕盟透過教育推廣、專案合作與政策倡議,推動藍碳價值納入國家與企業碳管理體系,為台灣永續轉型奠定關鍵基礎。
未來,濕盟將持續擴大藍碳計畫範圍,深化企業參與模式,讓更多荒地復甦為生命的沃土,也讓更多ESG報告從紙本走進真實世界,成為永續行動的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