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靈性學校的核心理念
學校也有其靈性,而靈性學校的教學活動應致力於全人發展,整合身體、心理、情感與靈性層面。
二、打造靈性學校的六項實踐路徑
- 辨識非語言行為的重要性
鼓勵察覺靜默與身體語言,如微笑、眼神與語調,這些傳達關懷與愛的方式可建立更深的師生關係與學習安全感。 - 美化校園與教室環境
透過植物、色彩、藝術品營造「神聖的庇護所」,讓空間成為安定心靈的場所。 - 訴說學校的故事
收集學校歷史與文化故事,透過節日或特定場合講述,培養歸屬感與共同記憶。 - 舉辦慶典與儀式
響應季節轉換的儀式如音樂、詩歌與故事,能強化社群連結與心靈參與。 - 實踐真理與誠信
在誠實與信任的環境中,彼此互動才具賦能性,這是工作與學習場所靈性成長的根基。 - 傾聽與發自內在的聲音
創造讓人「安心說話」的環境,領導者要反思自己的聲音從何而來,讓表達成為內在覺察的一部分。
三、靈性教師的修練:冥思與靜心實踐
- 冥思六法
- 呼吸默思:專注於自然的呼吸節奏,最基本的靜心方式。
- 聲音祈禱文:藉由字句或聲音集中注意力,與內在節奏和諧共振。
- 意象引導:透過連續圖像引發內在覺察。
- 身體動作:如步行冥想、瑜伽、太極等,透過覺察身體移動來專注當下。
- 愛與仁慈冥思:從心中召喚溫暖與憐憫,將其傳遞出去。
- 全神貫注法:讓每一個生活當下都能進入「靈性實踐」。
- 冥思式生活的實踐方式
- 慢下法:減慢生活節奏,提升感知力。
- 音樂參與:不只是聽,也要唱或創作,進入冥想與心靈層次。
- 心靈日記:反思與記錄靈性歷程。
- 重視空間與寂靜:讓語言與沉默、物體與空間之間產生新節奏。
四、結語:找回生命的靈、返回教育的魂
靈性教育的意義在於:
- 滋養學生內在生命;
- 與外在世界建立深層連結;
- 重建教育的初衷,不只是為了競爭力,而是為了成為「完整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