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業永續之路:從綠色口號到結構性改革?
發布日期:2025年5月27日
新聞來源:The Ecologist
撰稿單位:tesa
在全球極端氣候加劇、永續聲浪日益高漲的當下,銀行業是否有可能真正實現永續?這個問題正日益成為社會大眾、政策制定者與金融從業人員的共同關注焦點。根據環保媒體《The Ecologist》近日發表的專文,銀行產業的「永續轉型」仍處於語言承諾遠多於實質行動的階段。
文章指出,儘管越來越多銀行在公開報告中標榜「綠色金融」、「ESG 投資」與「淨零承諾」,但在實際資金流向上,全球主要銀行仍不斷向化石燃料業與高碳產業提供貸款與投資。根據統計,自《巴黎協定》簽署以來,前60大銀行對石油與天然氣產業的資金支持超過5兆美元。
文章同時剖析現行ESG評等制度的漏洞。許多企業在滿足某些「形式化」標準後即可獲得良好評級,卻無需真正改變其破壞性的商業模式。這不僅導致永續投資失真,也削弱了金融市場引導資源流向綠色產業的力量。
然而,文章亦提出希望的曙光。以Triodos、Ethical Bank與新興地區性的社會銀行為例,某些金融機構正積極探索以人與地球為本的經濟模式。他們強調資金運用的透明性,排除對高污染、高剝削產業的支持,並致力於在地發展、社區經濟與再生能源專案。
專文最後強調,若要讓銀行真正走向永續,不僅需要企業的自律,更仰賴政府的制度性改革、民間社會的監督力量,以及消費者的覺醒行動。只有在整體金融架構與價值觀發生根本轉變後,「綠色銀行」才有可能不只是行銷術語,而成為真正驅動永續未來的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