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研院揭示氣候變遷對珊瑚礁長期影響 鈣化速率已明顯下降
【台北訊】中央研究院最新研究指出,氣候變遷正對全球珊瑚礁生態系統造成長期且深遠的影響。以南海北部海南島近岸珊瑚礁為研究對象,科研團隊重建了過去6000年珊瑚鈣化生長的演變趨勢,發現近代工業化活動已使珊瑚鈣化速率大幅下降,衝擊已超出自然波動範圍。
本項研究由中研院所屬團隊主導,結合地球化學與古氣候重建技術,系統分析珊瑚骨骼密度、線性生長速率與鈣化速率等指標,全面描繪珊瑚礁對氣候變遷的反應機制。
研究三大發現:
- 千年尺度變化趨勢明確
從公元前4000年以來,珊瑚骨骼密度穩定上升,但其生長與鈣化速率呈現周期性波動,與氣候冷暖時期明顯對應。 - 古氣候事件與生長速率高度相關
在「全新世氣候適宜期」與「中世紀暖期」,珊瑚鈣化速率達到高峰;而在「4.2千年前事件」及「小冰期」等冷涼期,則出現明顯下滑,顯示珊瑚對海水溫度與環境變動極為敏感。 - 工業化時代造成顯著衝擊
進入工業革命後,珊瑚的線性生長速率下降達31.5%,鈣化速率亦減少24.6%。這一變化遠超過過去6000年內自然氣候變遷所導致的變化幅度,顯示人為因素正快速加劇珊瑚礁退化。
中研院表示,該成果不僅有助於理解珊瑚對氣候變遷的長期反應,也為當前氣候政策與珊瑚保育策略提供重要的科學依據。研究成果已發表於《英國皇家學會學報B輯:生物科學》與《Global and Planetary Change》等國際期刊,廣受學界關注。
📚 延伸閱讀:
中央研究院官方網站 www.sinica.edu.tw
Royal Society B: Biological Sciences
Global and Planetary Change